close

 

2、和1子由2澠池3懷舊 宋.蘇軾

人生到處何所似?應似飛鴻踏雪泥。
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。
老僧已死成新塔,壞壁無由見舊題。
往日崎嶇還記否,路長5人困蹇6驢嘶。

【注釋】

1. 和:(ㄏㄜˋ),唱和,作答。
2. 子由:蘇軾弟蘇轍字子由。
3. 澠池:縣名,今屬河南省。
4. 舊題:蘇轍有「懷澠池寄子瞻兄」一詩,自注云:「昔與子瞻應舉,過宿縣中寺舍,題老僧奉閑之壁。」可知東坡確曾與子由題詩於此,如今寺壁已毀,舊時題詩亦不復存矣。
5. 路長句:東坡於此句下自注云:「往歲馬死於二陵,騎驢至澠池。」
6. 蹇:瘦弱憔悴貌,指驢馬而言。蹇驢:跛腳的驢。

【語譯】

人生四處飄盪的旅程究竟像什麼呢?應該就像飛翔的鴻雁在雪地駐足暫歇。 偶然留下的一痕半爪,等鴻雁飛走了,那裡還會計較它的腳印留在何處呢? 當初寄宿處的奉閒老和尚已經過世,新塔供奉著他的骨灰。當年禪房的牆壁已經毀壞,再也看不見舊日壁上的題詩。 還記得當年坎坷艱辛的旅途嗎?那時經過了漫長的旅途,人已疲累,瘦弱的驢也無力的嘶鳴著。

【賞析】

嘉慶六年(1061)冬,蘇軾途經澠池出任鳳翔府簽判,得到蘇轍的寄詩《懷澠池寄子瞻詩》,因而和韻。蘇轍詩開頭兩句云:「相攜話別鄭原上,共道長途怕雪泥。」所以此詩前四句便從「雪泥」出發,變實為虛,來探索人生之奧秘──鴻雁飛向無定,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跡容易消失,正如人生去處難定,陳跡容易泯滅。詩中獨到的比喻,後來被人們概括為「雪泥鴻爪」的成語。

詩的後半段滿懷感情地回憶往事,將死者形跡的消亡與生者蹤跡的消失相互對照,進一步印證和深化了「雪泥鴻爪」的人生哲見。全詩前後貫通,寓哲理于形象之中、于情韻之中,內涵豐富,耐人尋味。紀昀對此詩甚有好評:「前四句單行入律,唐人舊格,而意境恣逸,則東坡本色。渾灝不及崔司勳《黃鶴樓》詩,而撒手遊行之妙,則不減義山《杜司勳》一首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naylu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