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15、贈別 唐.杜牧

多情卻似總無情1,唯覺2樽前笑不成3
蠟燭有心4還惜別5,替人垂淚6到天明。

【注釋】

1. 多情卻似總無情:彼此感情深厚,但卻老像沒有感情似的。總:老是。
2. 唯覺:只覺得。
3. 樽:古代的盛酒器具。
4. 笑不成:想強顏歡笑卻笑不出來。
5. 蠟燭有心:這裏把蠟燭擬人化,蠟燭有燭芯,如人有心一樣。
6. 還惜別:也依依不忍分別。
7. 垂淚:落淚。蠟燭燃點時會流下燭油,叫做「燭淚」。這裏是把「燭淚」比擬為人的眼淚。

【語譯】

相聚時如膠似漆但離別時卻像是無情;只覺得酒筵上想要笑卻因心情沉重無法出聲。案頭的蠟燭有心它還會依依惜別;你看它替我們流淚直流到天明。

【賞析】

太和七年(公元833),杜牧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聘請,來到揚州,在牛氏的幕府內掌書記之職。過了兩年,杜牧再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。他在揚州期間,認識了一位年輕的女子,彼此感情很好。在他離開揚州前,給她寫了《贈別》二首,第一首寫她的美麗,第二首抒發依依不捨之情,現在選的是第二首。

這首詩對離情的抒寫,細膩含蓄,情意真切。詩人在首句自致歉意,一個「總」字,彷彿人生每多無奈。離別筵上默然相對,由於難以表達心中的愁緒,結果竟然像是無情似的,但其實這種「無情」的表現,正由於「多情」而來,「多情」才是全詩的主線。第二句寫筵席上「笑不成」,是緊承第一句的「多情」二字,因為感傷離別,實在是擠不出一絲笑容來。第三、四句以蠟燭垂淚,象徵別離之情,「有心」仍與「多情」相呼應,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事物,蠟燭的燭「芯」,在詩人眼裏卻成了惜別之「心」,蠟燭似乎也具有人的感情。在詩人眼裏,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,就是在為人的離別而傷心難過。詩人托物言情,借雙關之語來表達他的情思,構想新奇,感人至深。

借物起興,一語相關,詩人的情懷故能風流儒雅。本詩的語言清麗流暢,把離別時的情景,刻劃得淋漓盡致。結句的擬人手法,運用巧妙,詩人不說人垂淚,卻說蠟燭替人垂淚,把二人的感情含蓄地表現出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naylu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